·部门快讯

江西工程学院:延续天工文化血脉 打造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日期:2022/07/14

江西工程学院始创于1983年。学校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于市场,壮大于市场。从职业技术培训起步,1988年成立新余市电子技术学校,1992年成立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 ,1997年列为江西省首批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200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晋升为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并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2014年2月份国家教育部在上海举行的高校设置评议会上,该院以87票高票通过(居全国第5位,全票92票),取得了票决这一决定性成果。5月16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江西工程学院(国标代码12766)。学院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电子信息技术为特色,经、管、艺、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创造了职业教育领域的“新余现象,江工效应”

 

 

敢为人先  争做教育追梦人

 

红土圣地旧貌换新颜,赣鄱大地展现蓬勃生机。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西更是日新月异。40年来,江西人坚持用好深化改革这一法宝,从农村到城市,从国企到民营,从政务服务到资源配置,实施了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方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经济版图上璀璨夺目、光华四射。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余,是一块创新的热土,300多年前,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创造性地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在这里完成了蜚声世界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8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这里写下中国革命的光辉文献《兴国调查》;35年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高级经济师杨名权先生在这里奇迹般地创建了江西工程学院。开放的新余,人文荟萃、生机勃发、活力四射。

 

 

这是一所有着35年历史的高校。学校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于市场,壮大于市场。学校杨名权董事长在2017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他凝聚数十年职业教育经验总结出的“三读”论述,谆谆教导学子们要读大学、读社会、读人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大学生,有远大目标的大学生,有创造能力的大学生,有大爱情怀的大学生。此次演讲被网友评为“2017江西十佳最具思想力的校长(书记)开学致辞”。

 

 

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8余万名优秀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造就了数十位亿万富翁及一大批拥有千万元资产的企业家。据统计,有5万余名毕业生创业,直接带动就业160余万人。学校跻身2016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100强,排76名,是全国唯一的一所民办高校。

 

 

 追梦路上,永不停步。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学校建校35周年,这一年,学校追随改革开放步伐,各项事业阔步前进,学校进入了立德树人提效、内涵建设提速、创新发展提质的办学新时代:2018年江西工程学院党建工作走在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基层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全省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单位,成为二所上榜民办高校之一。民族团结教育喜结硕果。获得“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是新余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2018年,江西工程学院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届本科毕业生顺利毕业,本科教育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江工效应进一步彰显。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应用大学排名榜,科学评价国内872所本科院校(非博士培养单位),江西24所上榜,学校在江西排名12名;2018软科发布民办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排序,学校在全国近五百所民办高校中排名靠前,稳居排序榜第一方阵。

 

 

2018年,江西工程学院赛事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参加全国、全省大赛屡屡摘金揽银抱铜,全年共获得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8项,江西省一等奖96项、二等奖102项、三等奖125项,其中在2018年全省大学生电子专题设计竞赛中再度卫冕成功,牢牢稳坐江西省电子专题设计大赛头把交椅;参加中国大学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第一赛――数学建模大赛实现历史性突破,获全国本科高校最高层次奖,跃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一名。

 

务实进取 创新思路凝练特色

学校秉承“勤朴敏信”的校训和“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精神,务实进取,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立校之本,以科研为强校之道,以人才培养为发展关键,以科学管理为发展保障,不断在办学实践中模索,凝练出“六个一”“五个合”即开设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创办一所研究机构,举办一个企业实体,参加一项全国竞赛,创建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做到“五个合”,即专业与产业融合,课程与前沿契合,教学与科研汇合,学院与企业联合,教师授课与学生参赛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教研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

 

 

江西工程学院35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理念先导,不断推动思想变革,引领学校发展;始终坚持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办学基础,增强学校办学保障力;始终坚持育名师养大气,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构建了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始终坚持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实施个性化素质教育;始终坚持校企深度融合,突出应用,强化学生核心能力;始终坚持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以赛导学、以赛促学“双导双促”,强化实践教学;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进行科技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始终坚持厚植校园文化,营造促进学生成长的人文氛围;始终坚持高举平民大学旗帜,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正义。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关键在于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江西工程学院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建校35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校企深度融合,突出应用,强化学生核心能力。与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的企业由2001年创办高职时的150家发展到目前的530多家,实习实训基地由60多个发展到180多个。吸引一批企业到校设厂 ,实习实训就近实施,实现了校企双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更趋紧密,体系更加完备。投资五百万元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有39家企业入驻孵化,为强化学生的准职业人角色提供了实战平台。

 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江西工程学院联合校企开设专业定向班、高端就业定制班等新型“订单班”其中有等,帮助学生实现了高层次、高体面、高薪“三高”就业创业。据统计,学校2017届毕业生平均月薪5432元,比麦可思研究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月薪4317元高出25.8%。2014-2017年,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3.49%、83.14%、84.1%、87.32%(高于全省平均就业率 1.98%),全年就业率在90%以上。

教育就是服务,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萌芽早,起步快。上世纪80年代,学校提出并实施“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新育人才”和“办学形式多样性,专业设置职业性,教学内容应用性,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四对准”和“四性”的教育模式,实施融合行业办学、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三融合”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来,学校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三个面向”培养人才,即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人才,面向中国2025智能制造培养人才,面向“互联网+”行动计划培养人才,构建“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育人格局,增强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就业创业工作的精准性,为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理念保证。

 

 

2017年,校友孙清焕,新晋富豪孙清焕以123.8亿元摘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江西籍首富,全国排名第172名。时年44岁的孙清焕,是江西省高安人,毕业于江西工程学院,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8年,木林森的灯饰产品打入了北京奥运会场馆。据悉,该公司在新余投资建设的高效节能LED照明产业项目作为宜春市2015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跃居大陆LED上市公司市值第二位。在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盛典上江西工程学院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创就业典范高校”。

开放兼容 涵育多彩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员育人模式。思政课建设被评为全省优秀。在思想政治育人中,江西工程学院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的思政教师队伍。学校申报的《“主题推进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荣获2018年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成果评选三等奖。辅导员林逢春荣获2018年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在2018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江西工程学院获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学校组织申报2018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有两个项目批准立项。

 

 

 

 

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组织“江工有爱、爱在江工”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涌现一大批心系困难群众、手牵弱势群体,倾听群众呼声,为民排忧解难的爱心人物。江西工程学院十八名师生登上入选2017“江西好人”榜,学校退休教师陈平璋等3人被授予“新余有爱”2017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7年上半年,两名大三女学生在交通事故现场救人的事迹在新余市传为佳话,被师生们誉为最美大学生。学校优秀学生党员陈大军荣登“新余有爱・身边好人”2018年第6期好人榜。这是江西工程学院连续三年荣登“新余有爱・身边好人”光荣榜。

 

 

为广大学生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激励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实现人生的价值,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学签订了2+1或3+1的联合办学协议,实施高中起点本硕连读、专科起点本硕连读、本科攻读硕士、硕士攻读博士项目。有90多名学生获美国伊氏教育基金奖。聘请了一批外籍专家、教授来校任教,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学校重视文化塑人,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设“江工思政大讲堂”栏目,至今已邀请近100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作为江西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的重要品牌活动,“思政大讲堂”面向江工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理论,尤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思想引航的重要功能。

 

 

学校每年举办读书文化节引导学生阅读,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举办职业技能文化节,弘扬“工匠精神”。2016年以来,我校秉持杨名权董事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精心凝练以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三苦”精神为核心的赛事文化,学科技能竞赛硕果累累。共获奖项254项,含国家级奖项17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江西省一等奖75项、二等奖128项、三等奖34项,江西省团体第一名3个,获奖总人次近400人次。彰显了拔尖人才培养的辉煌成绩。

 

 

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彰显了江西工程学院特色办学的品质。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近3年来,江西工程学院在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摘金揽银抱铜,共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2016年获江西赛区铜奖3项和江西省优秀组织奖,2017年获江西赛区铜奖5项和江西省优秀组织奖,2018年获江西赛区铜奖3项。

新时代,江西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立校育人、办学为民”的宗旨,按照“123458”总体思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开创学校教育事业全新局面。其中的“8”是指实施“八大育人工程”――专业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科研育人工程、管理育人工程、资助育人工程、环境育人工程、实践育人工程、服务育人工程,学校构建了“八大育人工程”,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点燃了大学文明的火炬。“八大育人工程”紧扣时代脉搏、契合立德树人时代内涵,通过蕴“神”、铸“魂”、升“温”,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开放兼容的江工精神在学校里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敬业奉献   教学科研创先争优

 

 

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学校提升学术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术能力的基础。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伍结构。2016年以来,学校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配套待遇暂行办法》《江西工程学院柔性引进人才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2年多来共引进博士15个,硕士65人,紧缺专业本科学历教师25人。学校现有博士(含柔性引进)21人,硕士研究生为1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为237人。引进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现有教授33人,副教授68人,博导1人,硕导3人,中级(含)以上职称为288人。严格人才招聘程序,规范人才引进标准,人才引进的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扩大。

 

 

2018年江西工程学院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5所老牌本科高校同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1项,是同类院校中唯一获得重点立项的高校;省级课题共获得11项立项,发表各类论文380余篇,其中被 SCIEIISTPCSSCI 收录的论文 11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国家专利授权33项,科研基础建设持续推进;连续五年参展中国科技第一展――深圳高交会,连续二年参展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科研产品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品种数量多,社会影响大,领导评价高;在全省高校首家自主研发成功APP掌上智慧校园,不仅在线上可以入学注册,做到货币电子化,还可以畅游线上图书馆,实现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智能化,智慧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建设,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力推行“产学研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坚持校企深度融合,完善了校企合作相关文件及对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的更新。校企专业共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校与衡阳经纬教育有限公司开展的轨道交通专业共建;与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大数据、云计算方向的专业共建;与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教育部协同育人培育校的协议,学校正在与木林森、百度等公司探讨共建产业学院。

 

 

启梦远航 再谱人才培养华章

 

 

学校坚持“勤朴敏信”的校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形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建校以来,江西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近18余万名优秀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造就了数十位亿万富翁及一大批拥有千万元资产的企业家,涌现了四大LED产业巨头、两大触屏中坚、两大营销奇才、两位教育精英、七大电器制造大腕以及八位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优秀人物,一批批优秀的创客骄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民办高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称号。创办人杨名权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首届江西十大杰出校长等称号。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先后三次来校指导工作。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介绍学院办学情况。2005年,全国中职教育会议在学院召开,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莅临学院视察,对学院的各项事业进行了充分肯定。会议结束后,前来参观学习、指导的单位和领导络绎不绝,几年来共接待各类教育考察团体236个,4968人次。这充分体现了学院强大的亲和力和突出的品牌效应,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学院办学水平的高度认可。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之年,是推动改革创新的关键之年。江西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成才的愿望作为我们的办学追求。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迎检工作,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目标。江西工程学院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驱动创新机制,努力做到“八个新作为”。制度创新上有新作为,不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办学理念创新上有新作为,不断推动思想变革引领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有新作为,积极探索学历教育和企业实训、能力和健全人格“双二元”育人新模式;专业创新上有新作为,构建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专业体系;课程创新上有新作为,加快淘汰“水课”,努力打造“金课”;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上有新作为,加快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的应用和推广;资源利用和开发上有新作为,加大与木林森、百度等知名公司的合作力度,与木林森合作创建江西工程学院、木林森光电产业学院,与百度合作创建江西工程学院、百度云谷产业学院,推进专业共建、课程共创、师资共培、项目共研、就业共助、资源共享;立德树人上有新作为,教育好学生,培养好学生,服务好学生,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夯实建设工程大学和硕士学位点基础,开创学校教育事业全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三十五载峥嵘岁月,三十五载风雨历程。江西工程学院,正以崭新的步伐、饱满的热情,在赣鄱红色大地上,弘扬井冈山精神,延续天工开物文化血脉,以探索者的姿态致知力行,继往开来,深耕职业教育,助力人工智能扬帆启航,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