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文化教育

江西工程学院:以天工文化育人为特色,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
日期:2022/09/29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以文化人”,强调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江西工程学院自建校以来,以“天工文化”“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为主线,通过感化、转化、内化,塑造学生“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素质,努力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一条新路径。 

感化——充分发挥天工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 

    学校是育人的园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天工生态哲学的培植和激励下,学校把天工生态哲学运用到学校建设中,促进了校园的低碳与美化。在建设天工校区时,学校保留了原地形,校舍依势而建、傍水而立,既实现了经济环保,又营造了山水相间、错落有致的美丽校园风景。学校将主校区命名为“天工校区”,去年又在校内建成天工开物园,增强了广大师生对天工文化的可接受性。 

转化——注重天工文化内涵的教育功能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天工文化的主要精髓:务实作风、创新品格、工匠精神与生态哲学。学校自建校以来,大力挖掘天工文化的积极元素,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天工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天工文化中“创新、工匠”两大精神契合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写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运行了数轮,打造了天工文化育人与“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机格局。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组建了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师班、智能制造创新工程师班等创新实验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推动思政教学和课堂思政同向同行,挑起了“天工文化”育人的课堂教学大梁,遴选了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思政教学名师,思政课案多次列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主编的《思政前沿》、“一线课堂”获得省级优秀微课奖。2022年,学校根据数字经济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特点,集中精力建设一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及课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天工文化内蕴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力量。近期,学校精心部署、积极行动,推行“五四三”工作法,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为重要内容的《江西工程学院:“五四三”工作法掀起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热潮》文章被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收录,将作为典型经验上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内化——凸显天工文化育人的实践特色

    学校传承“天工文化”精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余万人。毕业生中,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国平、中国算法芯片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孙清焕、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杆李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程广京等杰出校友。据统计,学校以孙清焕、李国平、蓝国贤等产业巨头为代表的优秀校友返赣投资,总投资金额近300亿元,居全省高校榜首。据《江西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7.20%。制定了《江西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工作量认定办法》等制度,每年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志愿活动。省委宣传部授予学校“青春筑梦行,焕发农村电商新风采”社会实践团队优秀实践团队的称号。学校大力凝练赛事文化,创新竞赛模式,构建了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四类学科竞赛,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2020年以来,学校学生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0余项,特别在近期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竞赛中获得金奖2项、铜奖1项,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在第五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连续八年参展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科研开发项目,其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强化,其敬业、求精、协作、专注和创新的工匠精神得到了锤炼和打磨。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挖掘天工文化这座富矿,认真凝练办学特色,不断提升育人水平,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刘勇、赖晨;发表于“江西思政”微信公众号,2022.9.26:https://mp.weixin.qq.com/s/7ybEp7StSp32YPlB3f1k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