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文化教育

我院组团撰写校本教材——《天工文化:传承与发扬》
日期:2022/08/12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天工文化是我市本土有根主流文化,是我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知名文化品牌。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天工文化的育人作用和传承天工文化,在杨名权董事长、冯赟副校长、甘筱青教授等人的领导下,我校天工文化研究院正组织团队撰写校本教材——《天工文化:传承与发扬》。目前该书的初稿已经杀青,正在修改和完善之中。


(《天工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封面、扉页和部分目录)

《天工文化:传承与发扬》一书总共有十一章。主要内容为:一是“天工开物”的确切含义,天工文化的内涵,发展天工文化的原因与主要路径。二是天工文化和新余的关系。三是《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及其传播。四是“天工”的实学思想、创新品格、工匠精神与生态哲学及其分别所体现的精神——务实、创新、求精与和谐。

    本书的分工情况如下。原九江学院校长、二级教授(正厅级)甘筱青先生撰写了序,约3000多字。我校天工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晨副教授撰写了本书的章节提纲(第八章第一节至第四节的目录和第十一章的章节目录由廖小春撰写)和第一章、第七章和第十章的具体内容,合计4万多字。人事处长彭林华负责撰写了第二章,约1.2万字左右。人事处副处长熊文珍撰写了第三章,约1.3万字左右。公教部的罗丽老师负责撰写了第四章,约1.5万字左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倩老师负责撰写了第五章和第六章,共约2万字左右。董办主任兼发规处长廖小春副教授负责撰写了第八章和第十一章,约2万字左右。公教部黄琴副书记撰写了第九章,约1.1万字左右。全书合计13万字左右。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卫东教授、公教部主任聂水晶副教授等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赖晨)